暑假孩子无人陪伴? 警惕!失陪孩子沉迷网络后患无穷

网络整理|2017-06-09 08:41

心理学家安德鲁·梅尔佐夫的研究则提出,从诞生的一个小时开始,新生儿就能模仿他人做出夸张的惊讶表情。

婴儿的大脑从一开始就做好了社交互动的准备。

失陪孩子沉迷网络需要亲子沟通.jpg

有意思的是,在19世纪,欧美国家还奉行着严格的育儿方法,将婴儿至儿童都视为“有缺陷的小成年人”。

所以要对之严厉,育儿专家们建议父母不要通过身体接触来表达对孩子的爱。

而在今天,科学家则建议父母要尽可能多的表达对于孩子的爱,因为社交接触和身体接触可以为孩子建立新的神经网络。

眼下不正好是互联网时代、智能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的年代吗?

我们也就经常能够看到,年纪还不大的孩子在智能手机、平板和电视的陪伴中长大。

近年来许多厂商在广告中宣称自己的智能设备、软件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增进学习的热情。

但要达成这些目的,需要孩子在父母的陪伴、指引等互动下操作进行。

而不是让电子屏幕成为孩子的唯一互动伙伴,不要让孩子通过长期接触电子屏幕而失去锻炼互动交流能力、语言能力、思考能力的机会。

不要让孩子因沉浸于电视、手机、平板而觉得现实生活索然无味。

智能设备、通过社交网络是否有益于青少年学习,是否真的能够扩大孩子的社交圈,与之同时又能够让孩子安全的生活?

书中对此给出的答案,同样是需要父母与教师的陪伴和指导。

近年来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青少年网络霸凌现象,实际上就是成年人缺位于青少年生活,从而让霸凌事件在不受约束和控制的条件下扩张。

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如果面临孤独,身心健康都将受到严重损害。

通过社交网络造就了“地球村”,却让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村落”不断缩小,我们与周边的人甚至是亲人的互动越来越少。

虽然与之同时我们能够通过社交网络收获无数个“赞”。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