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对待孩子的“物质兴趣”与“精神兴趣”?
兴趣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它们都是基于生活中的需要而产生的,我们需要有吃、有穿、有住,我们也需要有戏看,有书读。一般说,物质兴趣最早出现,当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并有一定的外界环境时,才会萌发出精神兴趣,精神兴趣高于物质兴趣。从物质兴趣到精神兴趣的转变并不完全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一方面有生理自然成熟因素,更重要的是生活环境(包括学校教育和父母的教育)的影响。
人只要存在,便会对物质感兴趣,但人如果完全脱离了-社会,他的脑子再好,也不可能有精神兴趣。比如狼孩,他有吃喝等物质兴趣,但却没有看戏、看电影的兴趣,更不要谈读书、写字等精神活动了。这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成长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更早地步入迷离多彩的精神世界呢?
生活在偏远山区的一些孩子,从不念书,每天只是割草、挖野菜或照顾弟妹,更没有老师教他们知识。爹妈告诉他们的只是要多干活,孩子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吃、喝与干活。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很低,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过的却完全是另一种生活,他们大多无忧无虑地背着书包上学去,有老师向他们传授各种知识,他们的视开阔,能及早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从而萌发出许多兴趣和爱好,他们喜欢看书,听故事,喜欢唱歌、跳舞……而这些则是那些生活在偏远山区,与他们同龄的孩子们做梦也想象不到的。可见,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精神兴趣及早萌发的主要渠道。所以,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早上学,不能让他们过晚上学或不上学。
对于我们处在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来说,这个时候正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对精神食粮的需求量最大。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读几本好书,就可以为以后作人或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若是读一本坏书,就会影响健康成长,甚至形成不正常的精神境界。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性意识也开始萌发,同学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仪表,这本是审美意识觉醒的表现,是很正常的事,但如果过分追求奇装异服或过分地修饰打扮,则是一种对物质追求不健康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对身外美丽的世界多一份热爱,对人类的精神财富多一份崇拜,就不会如此注重于服饰打扮了。相反,会觉得精神世界里有更广阔的内涵,有更令人兴奋的东西等待自己去发现。
另外,善于区分精神兴趣的好与坏,优与劣,形成高尚的精神兴趣也是抗拒形成低级趣味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我们青少年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书本的爱好,对音乐、美术、体育的喜爱,而不要坠入某些低级、不健康的趣味中去。
延伸阅读:
如何才能让孩子对学习目标产生强烈的兴趣?“跳起来才能摘到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