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孩子对学习目标产生强烈的兴趣?“跳起来才能摘到苹果”

原创|2016-01-11 11:18

许多同学都向往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许有的同学觉得,当科学家尽管目标远大,但毕竟是将来的事,离自己太遥远了,感觉不到每天的学习与将来可能从事的科学事业紧密相连。于是,这个远大目标可能难以使人干劲倍增。但是,如果老师要求把今天学过的课文背下来,明天检查,同学们也许会被迫“精神大振”,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如果这篇课文同学们早已背过,老师还留这样的作业,便觉得兴味索然了。这是为什么?

跳起来才能摘到苹果

适当的目标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人把获得知识比作摘苹果。苹果要悬得恰到好处,既不能让人唾手可得,也不能让人望而怯步,而应当是让人经过一番努力,即必须要“跳起来”才能够得着。这样摘下的“苹果”才会令人愉快,使人珍惜。这说明,精神上的满足需要经过紧张的脑力劳动。这种满足能激励人们进一步地去探求知识,成为继续获得知识的内驭力,这种内驱力往往比老师的评分、父母的夸奖、物质的刺激更有效。我们应该学会制订一个“跳起来就够得着”的目标,然后自己再努力去实现它。这样,你会对达到目标产生强烈的兴趣。

许多同学制订过各种各样的学习计划,用以安排和督促自己学习,比如同学们制订学期学习计划,包括哪天学习什么科目,什么时候预习、复习等等,还有的同学制订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安排每天的生活、学习等,可结果呢?往往虎头蛇尾,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为什么呢?除了缺乏恒心以外,更主要的是计划制订得过于苛刻。

那是不是把目标制订得越低越好呢?当然不是,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事例说明。足球比赛中精彩的镜头常常使人忘乎所以,我们会和场上队员一起振奋、一起懊丧,这是两队实力相当时的情况。可如果一方实力太强,另一方实力太弱,情况就不一样了,球员踢得没劲,观众更没有情绪。原因就在于对手不相当,胜负太容易了。这怎么能激起队员努力踢球的兴趣呢?所以目标必须要适当。

如果你在期中考试时某科成绩是75分,你想一想还能不能使它再提高一些?提高10分怎样?如果你觉得通过努力能够达到,那么就可以把它作为你后半学期该科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在期末考试中你如愿以偿,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激起你进一步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如果没能如愿,想一想是否目标订得过高?还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够?一般来说,多年的学习生活已使我们对各门学科的难易程度有了一定的把握,自己要付出多大努力,达到多高的水平也能大致有数。如果暂时还没有这种直觉也不要紧,经过几次尝试调节,你便会感受到你最佳的目标状态了。

有了适当的目标,你会觉得有奔头、有方向,精神也将为之振奋。同学们,你们为何不试一试呢?

延伸阅读:

把学习目标具体化 保你轻松高效学习

教孩子养成树立明确学习目标的好习惯

让疑问和经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