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思维天马行空,不一定是件坏事!

智优导师原创|2017-05-04 08:50

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像个好奇宝宝,问爸妈的每一个问题都像十万个为什么,长大后,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式,对一些事物也不再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这归结为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发散思维习惯,那么,什么是发散思维呢?举个例子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jpg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在座学生这是什么?其中大学生回答很一致:“这是一个圆。”

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则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太阳”、“皮球”、“镜子”……可谓五花八门。

或许大学生的答案更加符合所画的图形,但是比起幼儿园孩子来说他们的答案是不是显得有些单调呆板呢?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

发散思维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性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能形成对事物和问题的独特见解,掌握更多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呢?

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在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二、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 。

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时鼓励学生求新。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反省思维。

反省思维是一种冷静的自我反省,是对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给予完善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教育,是学生学会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发散思维习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重要意义,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

有关青少年教育的相关问题,可以咨询我们经验丰富的杨达老师,杨老师可以帮助您解决孩子教育的难题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