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婚前性行为是否就能“青春无悔”
导语:近日,西安某高校开设了一门“青春无悔课”,要求女生填写承诺卡,并宣誓拒绝婚前性行为,婚后拒绝婚外性行为。对此,学生们争论很大。校方表示,学校的出发点是本着为学生着想的目的,希望学生们及社会能够理解。
高校发“承诺卡”是否涉性别歧视?
此事一经报道,便在社会上引起热议,有人表示“非常不开心,觉得学校管得太严。没有人有权站在道德制高点对我们的尊严进行践踏。”也有学子表示“理解学校为学生好的做法,但这样显得学校非常out。”还有部分学子表示赞同学校的做法。
拒绝婚前性行为,要求的对象不应该仅仅是女性,也应该包括男性,包括全社会所有人。因为婚前性行为的并不只是女性的事情,男性也同样有义务和责任遵守这样的道德约束。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有哪些?
我们的性教育,经历了从保守到开放的过程,由此也付出了一些代价。性开放的结果是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身心均受到了摧残。
一、摧残了少女的身体,因为这个时候的女性虽然已经成年,但发生性行为就有可能怀孕,而尚未步入社会的女学生,还无力承担起婚姻及后代所带来的沉重责任,便只能选择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二、影响他们的学习。学生的主要精力是学习,尤其是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果大学生在精力放在性生活方面,势必会影响学习;
三、婚前性行为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染上疾病。现在,性病、艾滋病等疾病已经泛滥,大学已不再是纯洁之地,据报道,大学已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其比例高达千分之二,大学生得性病的更不在少数,因为发生性关系,得妇科病的女大学生更成为普遍现象;
四、女大学生从此可能失去做母亲的机会,因为性行为怀孕、堕胎,摧残的不仅是女性的身体,因为堕胎有可能从此造成习惯性流产,甚至可能终生不孕。
过早性行为的最终后果极有可能是人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权利,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行使自己婚前性行为的权利,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人群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由于对性知识一无所知或不甚了解,未婚先孕、流产、堕胎现象也随之普遍起来。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未婚青年的性行为急剧增多,并呈低龄化趋势,在人工流产的总人数中,青少年约占到四分之一。
减少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堵不如疏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性教育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领域。家长怕孩子学坏,避开性教育的话题,而学校老师也因各种原因将生理卫生课挪作他用,那孩子们从哪了解性知识呢?他们只能通过网络、书籍或者是实践摸索。学校的一味禁止只会让学生们的好奇心更甚。 我们全社会都应当摒弃旧观念,加强孩子们的性知识教育,让他们懂得保护自己,消除好奇心,避免不良行为。这样的做法,远比什么签字保证有效得多。
结语:为学生着想的方式有很多种,与其如此性别歧视,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伤害女性自尊,不如加强性知识教育,让学生知道怎么样能更好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