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出发,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
他们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
因此,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
当处于危险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因而,作为家长,不仅要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
避免让孩子接触不安全的环境,而且更应该对孩子进行初步的、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
来逐步提高孩子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向孩子讲解一些安全常识。
许多家长只知道给孩子定下种种清规戒律,不许这样,不许那样。
却懒于对这些限制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孩子没有理解家长不允许自己这样做的理由,认识不到这样做的危险性。
一旦成人不在身边时,在好奇心或逆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危险的尝试,从而引起一些伤亡的事故。
有人曾提出“自然后果教育”,即让孩子亲身尝试一下“苦头”,他自然就会引以为戒。
如让孩子摸一下装满开水的杯子,烫一下手,以后他就自然不会随随便便的去端热气腾腾的水杯了。
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它的后果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后果的危险性太大,就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我认为与其事后教育,不如防患于未然。
家长向孩子提出一些安全规则时,应耐心地讲清原因。
如不要爬窗户,否则会摔到外面去;不要玩尖利的东西,否则会把自己戳伤。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促进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
如鞋带系得牢固可以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可以避免烫伤。
吃鱼要把刺挑干净能避免喉咙被卡,吃饭时不嬉戏大笑可以避免气管进异物……
家长平时应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什么都包办代替。
另外家长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家长平时应注意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独立地面对困难。
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三、通过生活和游戏活动 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在现实生活中,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是并存的。
因此,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防范的意识,为孩子提供一些相关图书、图片。
还可以通过谈话、看电视、讲故事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孩子说明社会的复杂性。
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或随便跟陌生人走等。
四、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可以交流的同龄伙伴,很容易产生心理闭锁、抑郁、好哭、冷淡等不良的性格倾向。
因此,家长应抓住孩子性格还未定型这一有利时机,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以提高孩子的心理调适能力。
当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
对孩子而言,外界环境的改变(如入园、入学)、
外界的评价态度(如老师的批评、同伴的疏远等)都可能成为孩子的一种挫折。
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孩子就不会闷闷不乐或一蹶不振,而会主动地向父母或老师倾诉。
以求得理解和帮助,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情感,产生相应的调适行为,从而避免精神上的伤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利用家庭和谐的气氛、家长自身的乐观情绪等去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