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输型”与“功利化”教学模式下的问题孩子

原创|2015-03-07 15:12

今天,青少年问题教育不在我们探讨之列,一起来讨论“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教育者著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荣誉。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学生精神得到多元化发展。这就是教育的真正意义。然而,当下国内教育处于半封闭状态,教师只埋头教书,不善于教学研究。使厌学弃学思想的学生增多,反之给社会、学校、家庭带来多种问题。

中国教育者所面临的四个问题

一是操作电脑的教育者很少,不能进行常规工作;二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薄弱,不能对县域科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三是教学技能死板,对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的技能,缺乏多元化的有效指导;四是不适应坐班制工作环境,有压抑、焦虑、恐慌的心理障碍,不安心工作。

(具体可查看智择优择校网《国外的家庭教育真的就适合您的家庭?》的相关教育案例)

一、“灌输型”教学模式教出问题孩子

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满堂灌”,就是“听话”式传授;作业、试卷的讲评是“地毯式轰炸”;学生练习是机械死板的“题海战术”。经验型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教学理念陈旧、枯燥无味。才会出现上课不用心听讲、嬉闹、睡觉等行为,教师上课就是一本书、一本抄写的教案、一只粉笔。不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行为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缺乏交流沟通。

二、“功利化”教学成就厌学辍学问题

教师眼中“分数至上”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以考试成绩排名论英雄,把分数作为学生的精神枷锁。急功近利地追求高分数,以分数高低争名夺利,因为分数高就是名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思想既重智轻德,也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了分数低的学生对学习自暴自弃,厌学辍学的情况急增,因为在老师眼中,他们是班级里的蛀虫,是阻碍老师评先进工作者的拌脚石。这样教师没有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对教学质量缺乏过程性、多层次评价。所以才会有这么多问题青少年出现在我们面前,使父母们面对孩子问题束手无策。

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它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教育家孔子也把反思作为自己的修行方式。智择优择校网支招,教师的经验没有反思,这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形成比较肤浅的知识。换句话说,没有教学研究,其教育教学能力也只是“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概括地讲,没有反思,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就没有成长;没有成长,就不能对县域教育管理及其教学研究进行指导。

其次,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和谐关系。实际上,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是一对互补共生的关系。即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经验型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和介入,会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教学状态、教学行为和教学习惯。如果只教学,不研究教学,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沦为纸上谈兵。只有转变成研究型教师,既教书又总结,边教边反思,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既要抓住机遇,更要把握机遇。一个教师的综合工作能力如何,就看是否抓住迎面而来的机遇,这是决定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作为经验型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研究是抓住机遇的前提条件,因为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