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澄海中学生被暴力群殴视频曝光,青少年暴力心理预防及方法
最近网上又曝出一个视频,一个穿着校服的孩子被一群孩子围殴,打人者用脚踹,用棍棒打,凶残至极。被打者抱头倒地毫无还手之力,部分围观的学生拿出手机将这一幕拍摄了下来。暂且不说被打的学生究竟犯了什么错,打人者的这种行为都让人触目惊心。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青少年的暴力伤人、杀人的事件越来越多。能够制造这些场景的孩子,都有着怎样的叛逆心理?为什么这种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呢?
攻击行为是人类的常见行为之一,攻击倾向属于人的本能倾向。攻击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对受到来自于他人的敌意而采取的反击手段。另一种是深藏于人内心的敌意和破坏欲。这种情况比之前一种更具破坏力,危害性更大。
青春期的孩子脾气暴躁喜怒无常,攻击性表现多样,但总体来说,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在早期就可观察的到。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行为和思维,都是早期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方式的折射。
现在的父母过度溺爱孩子,这种无意识的软暴力的爱导致孩子的思维被禁锢,孩子的独立个性被遏制,承受和处理风险与挫折的能力被淡化了。才会有前文中的青少年在应付冲突事件时,用拳头说话,以多欺少。
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往往担心因为自己的检举而遭到更严重的报复而不敢检举。对欺凌事件的调查不彻底,处理不严肃不仅对实施欺凌的青少年不会起到教育作用,还会传递“暴力事件是可以被接受的”信息。最终受害者逐渐相信自己应该成为暴力的承受者而不敢反抗、忍气吞声,进而导致暴力事件的持续和严重程度的升级。
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多种暴力现象,电视电影中的抢劫、打人、杀人、战争等是可见的,看不见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忽视、嫉妒等冷暴力。父母如果能理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就能理解孩子压抑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内容,从而阻止暴力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