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跳河女儿割腕一死一伤,悲剧背后是什么引人深思?
9月18日深夜23点左右,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长安长东大桥上发生了令人吃惊的一幕。两名女子走到桥上之后,貌似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人竟跳下桥去,另一人随后割腕自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二人竟是一对母女。
母女二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如此极端的一死一伤?事发当晚,母女二人因一些矛盾吵架来到了长东大桥上,母亲一气之下竟跳进河里,女儿小文见母亲跳河,竟然也在附近的商店里买一把刀子准备割腕自杀。“当时我下班到这里的时候,女孩已经没有意识,过了一会清醒过来,说妈妈跳河了,”目击者说。
而导致这起悲剧的原因是母女二人间积累下的一些矛盾,主要是女儿的感情方面。小文之前先后处过两个男友,均遭到母亲强烈反对,一个男友在反对下分手,谈到第二个男友的时候,小文不愿分手。之后小文母亲表示,如果二人不分手,她就去跳河。而事发当晚,母女二人来到大桥上,母亲竟然真的跳了下去。
19日上午,母亲僵硬的尸体被打捞上来,但是人却永远都回不到家人身边了,家人见状痛苦不已,原本幸福的家庭,如今却一死一伤,令人唏嘘不已。
事发之后,立刻激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有说女儿自私才导致了如此悲剧,有的指责母亲给女儿将来的人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还有的网友则保持中立意见:“发生了这样的悲剧谁也不愿看到,话说回来,天底下没有不疼儿女的爹妈,年轻人应该学会理解,听听他们的意见没有坏处。”“17岁正是读书的年龄,也是叛逆的时候,遇到熊孩子,家长也愁啊,以死相逼太极端了。”“这果然是一对母女,脾气都够倔强的,就不能坐下来好好说?何必非要以悲剧为早恋收场!”
十几岁的青少年,正是思想叛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阶段,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一味地跟家长父母较劲,渴望被理解,却不懂得理解父母的辛劳。而在父母眼里,什么才是好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可好孩子的定义是什么?有一个家长说“我儿子小时候很听话,特别好,长大了就像变了一个人!”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因为父母终究不会害孩子啊,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然而我们都忽略了,青春期的孩子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渴望独立,早恋、厌学、叛逆也都是青春期的孩子特有的名词,他们渴望获得外界的理解和支持,渴望被人认同,如果家长一味地要孩子听话而采取极端的方式,无疑也会让孩子走向极端!发生这样的悲剧谁也不愿意看到,可罪魁祸首是沟通和理解,缺少沟通和理解的对话,无疑只会两败俱伤。作为母亲,当然是一心一意地为孩子,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将来发展,早恋是一颗苦果,因为早恋引发的悲剧可谓是不计其数,母亲担心未经人事的女儿受到伤害乃情理之中。作为孩子,渴望自由和尊重的心听不进大人的忠告,也不接受父母的关心,这也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活动。我们不能说谁对说错,谁都有错,谁也都没错,悲剧发生的关键还是在于缺少沟通和理解。
谁该先理解谁?任何僵硬的关系和对话,想要化解,就肯定要有一方先去理解和包容另一方。是大人先理解孩子,还是孩子先理解大人?我们总是说双方都要相互理解,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要求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理解父母是不现实的,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心理导致的。小编认为,是大人先去理解孩子,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一下孩子的心情与想法。理解的关键是倾听,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先表明自己的诚意,让孩子把心底的话讲出来;孩子讲的时候,即使你不认可,也不要打断。这就要求父母能够不以自己的好恶标准要求孩子,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并愿意以先去理解孩子的姿态与孩子互动,那么一个良好的沟通才可能开始。要理解先了解,了解孩子为什么生气、撒谎、逃学、嫉妒、早恋……然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的感觉,并说出孩子的感觉,接受孩子的感觉,并且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勇敢地向孩子道歉。最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问题,并适时提出合理的解决之道。
悲剧的发生绝不是一时冲动,激烈的争吵发展到以死相逼的地步也绝不是一件事而引起的,母亲反对女儿早恋只是导火索。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可不要把陈芝麻烂谷子的都翻出来老账新账一起算。批评孩子钉是钉、铆是铆,说准说透,以质量胜数量,十几岁的青少年最烦的就是父母唠叨,它会让孩子产生“永无出头之日”的绝望感,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通粗暴指责,让孩子摸不着头脑,其结果是父母说了很多,孩子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争吵的次数多了,父母生气,孩子也会厌倦。
家长要不断地学习,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虽然孩子在家长的眼里,无论多大都是孩子,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调整。过分的保护与过多的干涉都是不正确的,不要万事代劳。父母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予以纠正,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