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女学霸变身抢劫团伙头目发人深省,学习成绩较重要?

原创|2015-09-28 16:41

中秋假期过完了,今天早晨小编来上班,打开电脑浏览网页,一条名为“21岁女学霸率领未成年人频频抢劫的士”的新闻映入眼帘。学霸变女囚?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7月19号深夜,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110接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报警,称自己被四名蒙面劫匪抢劫了,而就在四天后,邵东警方又接到另一起的士司机报警,同样遭遇了蒙面歹徒抢劫,短短一周时间,就发生了两起这样的案件,它们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

沉迷网络暴力倾向

据一起抢劫案件的受害司机陈师傅描述,四名年轻的小伙子上车时戴了口罩蒙着面,由于看着四人都是学生模样,还背着书包,陈师傅也就没有警惕。没想到当车开到无人的拐角处,其中一名男子竟然掏出了一把刀,威胁陈师傅把财物交出来,陈师傅这才恍然大悟,自己遇到抢劫团伙了。四人抢走了陈师傅一天的车费600元,还威胁陈师傅不准报警。类似的情况,又出现了四天后的深夜,的士司机张师傅在一个郊区接人时,也被四名劫匪抢劫了,还把钥匙丢到了草地里。

两次作案都是夜深人少的时候,而且都是比较偏僻的地段,嫌疑人都戴了口罩,然后持刀抢劫,看起来案情十分相似,这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经过近一个月的侦查,警方顺藤摸瓜,找到了这群蒙面持刀抢劫团伙的蛛丝马迹,抢劫团伙里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团伙老大竟然是个女的!

仇某,21岁,教师子弟,某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母亲、外公都是教育者,从小成绩优异,家庭也管教严格。可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公认的学霸,怎么会走上抢劫的道路呢?在她的生活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沉迷网络暴力倾向

仇某平时为人很讲“义气”,出手阔绰,毕业后因找不到心仪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竟成天流连于网吧,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大部分“朋友”都是在网吧认识的,大家都称她为“大姐”。她曾经为替“小弟”出头出手伤人,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两年缓刑,社会上的很多小青年都以她为“老大”。

渐渐地,仇某结识了一批未成年人在身边,甚至组成了一个有组织有分工有“帮规”的团伙,他们“分工明确”,砸车盗取财物、偷摩托车、深夜抢劫单身路人、甚至向深夜辛苦工作的的士司机下手,抢劫得来的所有财物都用来享乐挥霍一空。这个学霸为什么会成为抢劫团伙的头目?书香世家为何教出了学霸,却没有教她如何做人呢?

沉迷网络暴力倾向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自然是万般宠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只有一个要求:成绩好。除了学习成绩,是不是还是学习成绩?有多少家长关注过孩子的朋友是谁?关注过孩子最近的情绪变化?有多少家长能够每天抽点时间跟孩子聊聊天,了解他内心的烦恼?仇某出生在书香世家,受到的是最好的学习教育环境,可学习真的是最重要的吗?只要成绩好,不会做人也没关系吗?

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家长对孩子关心的点都在哪?调查报告上说“结果在意料之中”,很多家长“意料之中”地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安全、学习成绩等现实性因素,对兴趣爱好、性格养成等发展性因素的关注度较低。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安全(65.95%)、习惯养成(55.47%)、日常学习(53.58%)、人际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养成(28.09%)、兴趣爱好(19.47%)、情绪情感(11.93%)。

我被“意料之中”这四个字噎得说不出来话,家长更关心“成才”而忽视了孩子“成人”,已经成为了现在家庭教育的主流趋势。父母不太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发展性因素,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味关注学习成绩。

过多的期望,过大的压力,仇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学校是学校,家里是另一个学校。大学毕业后,仇某很长时间没有工作,心理压力巨大,也未能及时找到释放压力的“渠道”。久而久之,她不愿意再跟家长沟通,反而更愿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释放压力,跟陌生人说心里话,通过抢劫暴力行为获得心理上的变态满足欲与成就感,沉浸在“老大”的扭曲世界里无法自拔。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更是做父母的失败!

邵东民警在调查中发现,作案的人员平均年龄不超过18岁,最小的竟然只有13岁,然而这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从小的家庭教育才更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别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做人才是最重要的。有了仇某的惨痛教训,一定要引起家长足够的警醒和反思,只有从小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这种无知又可悲的案件才不会再一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