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投毒案:怎能拿生命开玩笑?
“复旦投毒案”2015年12月11日在上海一审宣判,被告人、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因投毒杀害同寝室的黄洋,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嫌疑人林森浩在法庭上交待了其作案动机,只不过是“想趁‘愚人节’整黄某一下,未预料到后果”。不过,林森浩也透露了他和室友黄洋之间的性格不合问题,“他觉得我没有生活情调,我觉得他有点自以为是”。
也许正是这种“彼此看不上”的性格因素才最终导致了矛盾的不可调和并不断累积,最终酿成了惨剧。可是,仔细一想,人与人之间性格不合其实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再不济还可以调换寝室,怎么能拿生命开玩笑?
大学期间,正是一个人最青春、最辉煌、最灿烂的时光,短短四五年时间,不同的同学,从不同地方因为一纸通知书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缘分,可是反观我们周围的同学一部分学生每天沉迷在游戏和网络之中,时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发生口角、打冷战,肆意挥霍着自己的青春。想去批评他们,甚至告诉他们自己学生时代曾经的遗憾,但是经过一次次碰壁之后才发现,只有经历过悔恨、挫折和失败,自己才能成长。成长之痛,只有自己才能承担,没有人能替代。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深深震惊了我们,让我们反思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等问题。90后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与人相处、与人沟通能力缺乏。这几起事件启示我们在平时交往中要多为别人考虑,多站人别人角度思考问题,多与人沟通交流,这样才不会让小矛盾积累,才不会让惨剧再发生。
“复旦投毒案”虽属个别,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也给我们的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亮起警灯,值得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