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高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每年的高考都会有考生落榜,落榜原因却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在填报志愿上出了错,没能顺利进入心仪的大学。
家长困惑:
我女儿今年高考成绩超过重点线40多分,在全省众多的考生中应该算是佼佼者,但是真的要下笔填报志愿,我们发现相当困难: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填报任何一所外省重点大学都是要冒险的(因为这些学校的招生计划特别少),而招生计划较多的一类学校(如浙江大学等)近年来水涨船高,录取线越走越高,即使高出重点线40分也很冒险。但是如果填报省内或省外的二类学校(如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等)又觉得不甘心。我们该怎么办?
智择优孟老师答家长问:
这是一个难题。所以,对于这部分考生来说,在考完之后首先就应该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成绩,是一个填报志愿的依据。这样的分数反映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但还没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在心态上,他们可以“自降身份”——把自己的成绩和期望都往后退一步。
这个层次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这个分数段的考生往往向往名牌大学,实际上非常冒险,即使上线也是很差的专业,如果退居二类高校,往往可以选到比较好的专业。因此考生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有退一步的打算,如果能够有一个比较理智的定位:首选名牌高校,其次选择二类学校的好专业。那就不妨冒险搏一下。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许会海阔天空。二是选择省内还是省外,一批次中浙江的高校比较少,尤其是一类高校比较少,因此选择的余地不大;而省外高校由于招生计划少,也又不敢贸然填报。因此,我建议考生首先要确定填报志愿的地域范围,或者划定专业范围。一旦划定,就要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一般省内高校的分数线比较稳定(也可以到学校去咨询,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而省外高校的分数线可能会波动比较大。因此如果要填报省外高校,就一定要收集齐前3年的录取资料,比照自己的考分谨慎决定。
智择优温馨提示:
收集资料时,不能以考分作为参考依据,而应该以成绩排名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