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学生心理素质策略四步走

原创|2015-12-09 14:10

2016年的高考一步一步临近了,如何让高三的孩子时刻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对复习和大大小小的模拟考试,就成为了家长和学校共同关心的大事。今天,智择优针对这个问题,整理了过去几年高考的数据,给出最权威的建议。

一,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调查表明,有41%的高三学生认为健康教育的最佳形式是广播,37.2%的同学认为是黑板报,21.8%的高三学生建议开展健康教育课。很显然,考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要通过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心理调整方法才能较快而有效的克服,单靠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奏效。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采取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幻灯、壁板等宣传工具,针对考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考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启发考生正确认识自我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化不良行为,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学校可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考生心理健康档案,使考生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不断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这是解决考生心理问题的特定形式,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第三,加强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可改善考生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同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第四,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才可持续发展,避免走弯路或低层次的重复。

延伸阅读:

高三党在考前如何优化自己的情绪?

高中生“伪勤奋”成疾,2016届高三学生也中枪了吗?

2016届高三党必看:复习阶段考生容易出现的错觉你中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