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重视高三学生的心理异常表现?

原创|2015-12-09 14:09

激烈的竞争,致使家庭、学校往往偏重于对高三学生的知识传播和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使高三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从实际情况来看,应试教育的弊端明显,教师为名次拼命地教,学生为分数没命地学,身心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调查表明,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考试焦虑、急躁、紧张、压抑、智力缺损、学习障碍、自我否定等,高三学生更是避免不了,同样存在耐力差、思想不集中、自信心不足、缺乏观察力与决断能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等。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成为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素质,一是心理素质。文化知识、道德品质、操作技能等都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现在强调的素质教育不仅是生活技能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即个体的自我观念、求知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体在学习、工作、事业中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为即将跨入高等学府或走向社会的高三应届考生,更应充分认识到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一名考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该考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考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由此可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高,学习的效率也就有了很大提高。

延伸阅读:

高考来临 家长哪些举动不能有?

如何帮助孩子走过高考家长有话说

影响考生临场心理水平的因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