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考生临场心理水平的因素何在?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考生不仅是智能测试,也是心理测量,考生能否在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除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智能水平外,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考生应试的心理因素、心理状态和临场心理调节与适应,是一个直接影响高考水平发挥的关键问题。考生的考试效果主要是由他们的智力因素决定的,考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其能力、智力的发展水平无疑与他们的考试成绩之间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但是,学得好并不一定考得就好,一些学习上的佼佼者在高考时却名落孙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较多,但考生本人临场心理状态对考试效果产生了消极影响,确是肯定无疑的。
影响考生临场心理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下列方面:
一,考试动机。
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智力活动的效率与动机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呈倒置的“U”型曲线,一般地说,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加,人的积极性、行动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随之增强,并最终促进活动效率的提高。但其中还有一个限度,超过了一定限度,过于强烈的动机反而会导致活动效率的降低。人们通过调查发现,每当考生的求胜动机过分强烈时,会妨碍对知识的提取和调动,使平时很熟悉、很简单的知识也难以追忆,势必引起他们心理的紧张与恐惧。这种现象在一切重大的考试中表现最为明显,求胜动机过强可算是高考考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危机。
二,自我意识。
这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常以信心的形式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一般都可能有较好的行为效果。就高考来说,那些自信心强的考生更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对于考生说来,如果能正确地估计自己就可保持清醒的头脑。而过高地估计自己则可能导致盲目乐观估计过低则会导致悲观情绪。
三,情绪状态。
情绪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不同性质、不同强度的情绪,往往使人具有不同的活动表现,从而影响实践活动的效率。高考作为一科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好情绪,否则容易导致考试失败。但考试确是产生消极情绪的土壤,这是因为考试与日常学习相比,那是一种非常状态,不管考生准备多充分,只要求胜动机存在,心理紧张就难避免,严重的消极情绪可使考生出现忧虑、焦躁、恐惧的反映,造成考试失败。
四,自控能力。
这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表现之一,反映意志的中和调节功能,对行为目标的实现起着一种监护和保证作用。高考是有高度目的性的活动过程,最易引起考生激动,能否消除干扰,是影响考试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是否有较高的自控能力,对高考成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考出好成绩,考生不但要善于作出符合考试目的的努力,而且要善于排除那些不符合考试目的的干扰。只有这样做,才能使自己所作的每一项努力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