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考生考场思维效果的主要因素
思维效果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来表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在考试过程中,由于问题已经由主试者通过试题提出。因此,明确问题就成了考生解决问题的开端。
1.迁移作用
迁移是指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新情景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一般来说,知识经验影响解决问题的程度,表现在思维方面就是,知识经验越丰富、它对可题的认识就越全面、越深刻、解决问题也就越迅速。但是一个人的知识经验不仅在其数量的多少,而且在于其概括水平的高低。一个被充分理解的抽象原则,比一大堆具体事例的陈述有更大的迁移作用。正如前文所指出的,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以个别争实而是以普遍原则为基础的。一般来说,知识概括化的水平越高,其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就越大,也就越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果一个考生虽然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只是生吞活剥而来的,缺乏应有的理解,或者应用时不能针对当前问题的特点,张冠李戴,那便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成为思维的障碍。同样,考生如果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适用的原则,或受已有经验的束缚,不能根据事物的新特点去寻求新的解决方法,那就也可能导致解题的失败。
2.原型启发
所谓原型启发,是指从其它事物身上得到启发,产生联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中,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原型。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两难境地。这时,某种新概念的出现、新形象的形成、新假设的提出,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如果能从其它事物中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就可以使人的思维活动产生飞跃。
原型启发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并且原型启发的事例在古今中外的发明史上也屡见不鲜。鲁班从茅草割破了手指而发明锯子,瓦特从茶壶煮水而发明蒸汽机,大仲马从皮克案件中得到启示,写出了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著名事例。原型之所以有启发作用,主要是因为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之处,容易诱发人们产生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原型而具有启发作用。在考场条件下,试卷的印刷形式,试题的文字描述,图形、图表等,甚至整个考场中的一切,以及考生头脑中浮现出来的某种形象,都可能具有启发作用。但这些事物是否有启发作用,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的特点,而且取决于思考者当时的心理状态,思维活动处于一种积极状态而又不过于紧张,以致于抑制其它思路的时候,原型启发最易于发挥作用。灵感常常产生于紧张思考的头脑突然松驰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