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收藏:高中数学140分学霸的学习经验谈
只要学习科学得法,有恒心,有信心,有拼搏心,克服急躁心里。
克服“小聪明”,多交流,多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能顺利度过高中数学学习适应期,就能在今后的数学成绩图飞猛进。
高二期末平时考试的分数还在两位数徘徊,最后一次期末考试还考过71分(150分制)。
高三通过自身努力教科书+习题+模拟题,结果分数依旧在100分上下徘徊。
一.错误的信息分类
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
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
“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
“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单位混用等。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
回答不严密、不完整;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
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我分析了近期的几张试卷后发现,这几类错误的比例是2:7:1,得出这个结论事情就好办了。
因为我知道一点做不出和因粗心做错的并不是太多。
问题主要集中在我对概念理解的并不深刻,这是光靠背诵、练习所无法解决的。
二、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
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数学思维还停留在初中的状态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
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需要有变化的思维。
如开学以来所学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含有参数的一些问题等。
因此高中的数学更需要我们的思维活动要“活”,要“多角度”考虑。
要能“概括”、能“类比”、能“联想”、能“抽象”,等等
5.死记硬背,不能迁移知识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
一些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高一数学是高中学习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这个阶段的砺炼,就会打开高中数学的学习思维。
前面的道路就会豁然开朗,只要同学们增强信心,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
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
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
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