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考点: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二)
上一节,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初中化学的物质概念和原理,这一节,小编将初中化学课本中几个专有的化学用语和化学量,以及溶液的相关知识点和考点为大家整理出来,帮助同学们,尤其是初三备考的初三党们更好地展开复习。
考点一、化学用语 化学量
一、元素符号 化学式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索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的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如果一个字母相同就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加以区别。如:Ca一钙、Cu铜、Cl一氯,要求熟记教材所附表格中所列的各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有的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单质。例如: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C表示碳元素或一个碳原子,还表示碳这种物质。如果元素符号前有数字,那么整个符号只具有微观的意义,不具有宏观的意义,即:整个符号只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2H只表示两个氢原子;6C只表示6个碳原子。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1.化学式的写法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稀有气体和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可以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氦一He、氖一Ne、铜一Cu、镁一Mg等。常温下为固态的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如:碳一C、硫—S、磷一P等。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要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如H2一氢气,N2一氮气、O2一氧气。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是氧化物,习惯上把氧元素的符号写在右侧,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侧,然后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如H2O、CO2、MgO等。如果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习惯上把金属元素的符号写在左侧,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写在右侧,然后标出相应的原子个数,如:NaCl、MgCl2、CuCl2等。
2.化学式的读法:命名时习惯上从右向左读,中间用“化”或“酸”字相连,有时需要读出原子个数,如P2O5一五氧化二磷、Cu0一氧化铜、Al2O3一三氧化二铝、Na2SO4一硫酸钠、CaCO3一碳酸钙、KNO3硝酸钾。
3.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宏观:既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也可以表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种类。如:CO2既可以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也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构成这种物质的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构成每个分子的原子个数和种类、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如: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可以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还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4.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的数字的意义:化学式前的数字只表示某物质的分子个数,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每个某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如:5H20中的数字“5”表示5个水分子;数字“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3C02中的数字“3”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数字“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
离子符号
表示某种离子或一个某离子或一个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如:Mg2+可以表
示镁离子,也可以表示一个镁离子,还可以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例题解析
例1 (2006年,江苏淮安)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3个氮原子:_______;两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
解析:凡是这类题型我们都可以总结一个规律来做:把每一道题从“个”字开始分开,“个”字以后是一部分,前面是一部分。先根据后面部分写出符号,再根据前面部分在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即可。例如:“3个氮原子”:先写后面部分“氮原子”—N,再写N前面的数字“3”即3N。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先写后面部分“二氧化碳分子”—C02,再写CO2前面的数字“2”,即2CO2。
例2 (2006年,湖北仙桃、潜江、江汉油田)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化学用语或化学符号:
①消石灰的化学式为_______。②H2CO3的名称是_______。
③3H2SO4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
解析:这种类型题目中①、②要求学生对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名在平时累积记忆。①答案为:CaO。②答案为:碳酸。③这样的题目正好和例1相反,以数字为切入点,先写出数字后面的符号表示的粒子名称,再加上前面的数字即可。如“3H2SO4的意义”的写法是:先写出“H2SO4”的粒子名称—硫酸分子,再加上前面的数字“3”,即3个硫酸分子。
二、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或化学反应。
2.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种类必须相同。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微观上表示出了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宏观上表示出了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短线。
2.配平,断线变反应号。
3.找条件,标符号“↑”、“↓”。
例如: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一步: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用短线连接(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多于一种,用“+”把它们连起来)。即C+O2—CO2
第二步:C+O2=CO2
第三步:条件为“点燃”。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等号上写“燃烧”。
四、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即多生一,A+B=C。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成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即一生多,A=B+C。
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即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BC=AB+C。
5.复分解反应: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我们就说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例题分析
例1(2005年,江苏南通海门)按下列耍求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H2O
C.用碳酸氢钠治疗过多胃酸:NaHCO3+HCl=NaCl+H2O+CO2↑
D.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CaO+2HCl=CaCl2+H2O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为:1.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短线。2.配平,短线变反应号。3.找条件,标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或化学反应,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和种类必须相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书写原原则我们可以知道:A答案没有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即铁在氧气中燃烧应该生成Fe3O4。B答案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应该用Ca(OH)2。D答案澄清石灰水的化学式为Ca(OH)2。所以答案为:C。
例2(2006年,湖北荆州)钢铁生锈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反应:4Fe(OH)2+2H2O+O2=4Fe(OH)3,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化合反应
解析: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即多生一,A+B=C。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成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即一生多,A=B+C。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即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BC=AB+C。复分解反应: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我们就说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由此可以知道答案为:D。
三、化学量
化学式的计算:这类计算题要准确记住计算的方法,在平时的练习中要脚踏实地。
1.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2.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在计算时注意元素的种类、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要对应。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整数比。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例题分析
例1 (2006,江苏南通海门)莽草酸是从香料八角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物,可用于合成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已知该有机物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5.75%,氧元素质量分数约为46.0%,且每个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试回答:
(1)该有机物还含有的一种元素是_______;
(2)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3)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解析:(1)碳元素。(2)求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只需套用公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即可。把公式中的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换成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6”,个数为“5”,设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代入公式得5*16/X=46.0%,所以,X=174。(3)同题2可得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H10O3。
考点二:溶液
溶液部分的知识历年来都作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它包括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过滤和结晶及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等多个知识点。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中经常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初中学的一些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因而学生必须系统地掌握溶液的有关知识。
例题解析
在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C时,把20克氯化钠投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成了70克饱和溶液
B.制成了68克饱和溶液
C.有18克氯化钠发生溶解
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
解析: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即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那么50克水中最多溶解18克氯化钠,实际上只有68克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6.5%。
智择优推荐您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