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捣乱惹老师生气 家长该如何引导?
小学时期的孩子对老师充满敬畏之情,上了中学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开始出现“小大人”心理,认为自己长大了,凡事应该自己说了算;同时他们又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别人没有按照他们的期待去做,如老师上课时间长,他们便容易抵触,进而做出逆反行为或攻击行为。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要及时做好引导。
孩子遇到的事
陈良今年秋天刚上初一,在同学中的人缘很好,但学习成绩一般。自从升入初中以来,他几乎没有完整听过老师讲的任何一堂课。他认为老师讲课时间太长,把大家玩的时间都占用了,还说老师总是管这管那的,太烦人。为此,他上课从不用心听讲,经常无理取闹,在课堂上说话、打岔或接话。
班主任老师为此多次与陈良的爸妈沟通,因为儿子犯错,老师请家长,爸爸觉得很没面子,妈妈也觉得很丢人,可是爸妈的批评好像没有丝毫的效果。
爸妈来反思
爸妈通常很难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说教不起作用,就开始恶语相向。不但没让孩子清楚自己错在哪里,反倒激起了他的叛逆心理。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爸妈千万要理智对待,不要把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沟通后的情绪带回家里再跟孩子发泄一通。伤害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又不能解决问题。
聪明爸妈这样做
1.正视孩子心理需求,给他时间适应。
陈良对老师做出的这种行为,是对初中课程课时长的不适应现象,这也是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他也需要时间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要求和讲课风格,适应不同老师的讲课速度和声音语调。
2.告诉孩子学会尊重,善待他人。
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关心他人的感受,自己说一不二。爸妈需要培养孩子尊重老师的意识,告诉他:“如果你在和一个人说话的时候,这个人看都不看你,或者根本都没有听你说什么,那你会是什么感受。老师上课也一样,他希望讲给同学们的知识,同学们能以正确的态度来听讲,无视发言的同学会非常不受欢迎。”
3.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成绩。
要让孩子懂得人无完人,每个老师的讲课风格不同,也难免会有缺点。学习的重点的是吸收知识。总是挑老师的小问题,必然会分散学习知识的注意力,错过老师所讲的重要内容。所以,明确学习目的相当重要。可以提醒孩子上课时先多关注一下成绩好的同学,看看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多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