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你从三方面着手解决孩子偏科的大问题(2)

原创|2016-09-10 17:43

智择优孟老师答: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各年级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按学生全面发展要求而拟订的,偏废任何一门课程,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都是不利的。

造成学生偏科的心理因素主要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环境,所以,家长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矫正孩子不喜欢语文的现象。

学习好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部动机。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若语文不好,他是绝对学不好数理化。北京大学前任校长周培源教授说:“今天,我们社会上流行着一股‘重理轻文’的不良风气,要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当然需要科学技术,但文科不可偏废。文理两科的知识应该并重,它们是互相支持、互相为用的。如果一个人对文科和社会科学所知太少,如对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法律等知识知道很少,甚至没有,他那个‘理’学了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事实也正是这样,所有卓越的科学家都有较高的语文修养,苏步青、李四光、陈景润等都是。

学习兴趣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兴趣与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越强烈,兴趣就越浓。家长在平时可“设计”一些语文的需要。比如说,请教孩子讲某篇文章的观点,请孩子帮忙写些有一定难度的书信,请孩子代劳起草一些报告,合同之类的文件等等。

在家庭制造一个学习语文的氛围,也能增加孩子学习语文的需要,从而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布置一些诗画,张贴一些格言,警句,购买、订阅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和期刊、报纸。家长应该首先显出对阅读和写作重视和热情,平等和孩子讨论孩子的作文,有条件的自己也动手作文。具体可查看相关《家长怎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文的能力?》以自己的兴趣来带动、引发孩子的兴趣。

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有一个较长的周期。欲速则不达,家长要有耐心,热情地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使他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对语文的学习,特别是写作,需要一定的情感、兴趣和环境。家长切勿因为教育方法不当而破坏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然,也有些孩子是重文轻理的,这种偏科同样是片面的,家长应采取类似方法,加以纠正,使孩子成为一名各科全面发展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