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你性格的缺失会投射在孩子身上
很多时候由于家长本身自我价值和资格感的缺失使得其在孩子的教养方式、教育观念,对孩子人格的塑造和自我情绪的管理方面产生困扰,并因此造成了孩子在某些问题上的心理障碍以及影响了彼此间的亲子关系。
陈女士:女,34岁,儿子今年10岁,4年级,一星期前被老师惩罚。
当儿子告诉陈女士这件事情的时候,陈女士首先认为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变相体罚,根本就不应该。其次,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冤枉,因为其他两个一起被罚的孩子是真得很“皮”,自己的孩子比他们强多了。当孩子告诉自己这件事时,自己很生气,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老师不可以这样。孩子的情绪很低落,看到妈妈也生气,就没再说什么。现在孩子好像不在乎了,回来也像以前一样,妈妈想问一问孩子,孩子总是不想多说。妈妈觉得孩子可能放下了,可是自己没有办法放下。想找老师谈,又怕和老师关系搞僵对孩子不好。
根据陈女士的行为表现分析,她的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觉得无法跟老师有良好的沟通、无法帮助自己的孩子解决问题,并因此对孩子产生了负疚感。陈女士认为老师对孩子的“惩罚”行为使她潜意识觉得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连自己都被老师否定。老师不仅在罚孩子,也是对母亲的侮辱。
智择优教育专家提出:当一个人足够自信、自尊、自爱、内心真正完全地爱和接受每一个当下真实的自己时,就不会轻易为事所累、为人牵制,可以轻松地面对人生中包括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所以,要帮助孩子,自己首先要有足够的自我价值。要明白,别人的看法其实不重要,关键在于自己如何看待孩子。孩子一两次表现不被老师接受没关系,只要孩子一天天更好就足够了,孩子的问题必须要让孩子自己明白。
当陈女士自己的情绪问题和思想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她已经知道应该如何去面对孩子和老师了。家长应该学会理性的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注意说话方式,这样不仅对自己,对以后跟孩子和其他的人际交流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