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启发式教育很重要(2)
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启发呢?
有些语文教师给学生讲故事,讲了一半不讲了,要求学生按照各人自己的理解安排故事的结局,做一篇作文。结果,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写得很好。有的地理老师给学生一张暗射图,要求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画出从某地到某地最短的路线。由于许多人画法不同,讨论起来就很热烈。
从教学的角度看,老师掌握好一定的难度与一定的条件很重要。曾有一个传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与秦少游成婚之日,苏小妹提出“闭门推出窗前月”要秦少游续出下联。命题的难度实在很大,三更鼓响,秦少游仍然答不出来。这时候,苏东坡知道秦少游太宭了,就给他一些条件,叫家人在水里投了一块石头。听到石子入水,看到水中的波光,秦少游的思路活了,于是对道:“投石冲破水底天”。下联联得太妙了。
我们当教师的帮助学生,也要学苏东坡的方法,要看准吋机,巧妙地在水里投些“石头”之类的东西,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当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碰到困难、发生矛盾时,这时候,我们的思维就开始进行了。因此,启发式教学的一步就是要创设问题的客观条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的客观条件,可以采用4种方法:
一是课前布置活动性作业(预习课文、观察自 然现象、实地计算、作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教学上需要解决的问題。
二是在上课时,要把知识讲活,既生动具体,又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既有思想性,又有丰富多彩的形象,使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强一堆死的知识,而是一个无比瑰丽的诱人的知识世界。教师就象一个熟练的游山向导一样,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入胜境。耍做到这一点,只有教师对教材的优美形式、深刻内容、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理解深透、掌握纯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了然于脑,才能在课前依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组织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又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的变化,相应启发、因势利导、驾驭得当。从而能够在学生不能回答的时候,启迪思路。
在学生体会肤浅的时候,导向深入。在学生理解错误的时候引向正确。在学生意见相持的时候,心中有底。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废止“填鸭”式和枯燥的说教方法, 善于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智慧,使学生脑子“开窍”。在课堂上肩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使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溶解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中,便于学生吸收。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的精神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肯动脑子,把刻苦钻研当作一件乐事,那么,教学的效果一定很好,学生的学能力会不断提髙。如果学生的精神状态是消极的,不动脑子,不愿刻苦钻研,不管教师向学生灌输多少知识,布置多少作业,效果也不会好。
俄国19世纪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不是漏斗,学生不是容器。”一个干练的教师就应当是一个艺术家,他们教育学生,就要触动学生灵魂的心弦,使之受到刺激、兴奋、鼓励和安慰。
三是在复习旧课时引出新问题,通过旧知识与新课题之间的矛盾与联系,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四是提问,这是通常用的方法。但提问不等于启发式。只有善于提问,才能收到启发的效果。
《学记》上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一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善于提问应该包含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学生提问,有的不要急于回答,用启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这样的收获,比起教师直接回答收益更大,如何提问呢?(请继续浏览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