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恐俱心理”是被打出来的
“棍捧底下出孝子”这句中国老话误导了无数中国家长。打骂不仅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而且还伤害了孩子的感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父母打孩子的过程,实际上是向孩子传递一个信号:当别人的需要与你的需要发生冲突时,武力(或权力)是有效的解决办法。试想一下,等孩子长大了,他很可能会“.遗传”你的这想法,并用武力解决人际冲突,其结果肯定是受挂或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要将怨气都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那样会在孩子心中种下童年阴影“棍棒教育”并不能增加孩子的自律,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已看不到他们身体上的伤痕,但在他们的内心,仍然保留着幼年时挨打的痕迹,其后果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莫名的内疚,这种内疚会有不同的表现:性格有攻击性,跟人相处困难,工作不负责任幼年的压抑、不自信,对成年后的发展有立接的影响不要让他们在童年时期留下永不磨灭的回忆,看看我们身边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我的朋友就跟我讲过一件事情。某天晚饭后,由于无力太闷了,朋友一家在阳台泡茶。忽然,听到楼下一位爸爸开始大声骂孩子,而那个孩子也一直大声地哭泣。朋友“寻声望去”,只见楼下草地上一位爸爸正在“教训”5岁左右的小男孩,打他的同时嘴里还不停地骂道:“我让你不听话,都跟你说过几次了还不听!”估计小男孩做错了什么事情.而惹恼了爸爸。
他爸爸边打边骂,但不管爸爸怎么打孩子。那孩子还是一直拽住爸爸的衣服哭喊着:“爸爸不要打了!疼!”但这个爸爸似乎越打越来劲.甚至干脆把孩子抱起来并扔到一边嚷道:“我现在不要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这可怜的孩子不顾身上的伤痛去追爸爸,并扯住他的衣服哭着说:“爸爸我也要回家。”但似乎,爸爸没有理会,而是继续向回家的方向走去。这样的家长,并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把孩子当道具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会给孩子带来不健康的性格并造成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迫使孩子说谎,让他对父母忌恨报复并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正确地教育孩子,而不是打骂孩子的方法还有很多。
父母该怎么做呢?
一、得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请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和他的老师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
第二、在你“破口大骂”前,学会主动倾听,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也会释放很多的负面情绪。
第三、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修正对孩子的期望;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白己做决定。
第四、就是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最好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待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