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调节初中生不良考试心理,保证较佳水平的发挥

原创|2015-05-19 09:35

考试是初中生学习过程中的“重头戏”,但不少初中生却由于考试时过分的紧张和焦虑而影响了自己水平的正常发挥。

其实,考试既是一场智能的竞赛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所以,要取得成功,在复习迎考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整。

初中生紧张焦虑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注意力涣散、失眠和学习兴趣下降,产生失助感和情绪消沉,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身体症状像心惊、头痛、胸闷、气短、四肢乏力、多汗和尿频等。

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贝克通过研究认为,引起紧张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功能失调性思考。所以,在孩子迎考过程中,家长应帮助孩子首先调整不合理的迎考心理模式。

一、应放弃“用情绪推结果”的推理方式。

不要用自己现在的紧张情绪作为依据,去推断以后考试中也会出现紧张焦虑,否则就会引出新的焦虑不安,导致考试发挥失常。因此,必须放弃不合理的推断,要注重考前的努力,对考试结果要合理评价,打破恶性循环。

510.jpg

二、不做不合理“假设”。

“要是我考试失败,我就进不了大学”、“要是很多同学都考上大学,而只有我没有被录取,那么我就没脸去见人”。这些想法都会引起学生的情绪紧张,削弱行为能力,导致心理混乱。要是能正视考试的目的,排除由于不合理假设所产生的紧张情绪的干

扰,心理就可以调整到平静、自信、能够充分的挥的良好状态。三、在考试前模拟考试的心理操练。

每次测验考试都要进入“考试角色”,体验考场的那种紧张气氛。还可以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比如放松四肢、深呼吸、闭目养神等。这样通过反复锻炼可渐渐降低对考场环境的敏感程度。

其次,预防并且纠正考前焦虑应该着重从其形成的原因入手。家长要帮助初中生孩子认清自己的能力,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目标。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家长要在生活中多加强对青少年人格素质的培养,使青少年能够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眼前的问题,保持乐观的身心状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初中生考前焦虑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