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大声训斥孩子?孩子的自卑感就是这样产生的

网络整理|2017-06-21 08:37

孩子只会将过于频繁的唠叨当做耳边风

偶尔,全家人准备一同去逛折扣商场,孩子们便会显得异常高兴。

他们不仅仅是因为能够跟随爸爸妈妈一起出门而感到喜悦。

自卑心理的孩子克服自卑需要家庭教育.jpg

内心之中对于渴望已久的玩具或是可口的食物,也必然会产生一种即将获得的兴奋感。

每每此时,他们便会兴奋地大喊大叫或是在沙发、床上蹦跳不停。

严重时甚至还会在某些小事上犯错不断,例如在洗脸、刷牙、换衣服等日常小事上丢三落四、拖泥带水。

当然,他们自认为自己已经在很努力地掩饰这种兴奋情绪,并试图将自己表现得与平常毫无二致。

可惜的是,许多妈妈看不透孩子们背后付出的努力,她们只凭自己的直观感受作出判断。

专拣碍眼之处评判,无意中,便将诸多禁令及否定性的字眼吐露出来。

"行了,别再添乱了,我都快被你给弄晕了!"

"你还在磨蹭什么呀?没有听到妈妈刚才跟你说的话吗?动作快点!"

"不是告诉你不要做了吗?你是不是听不懂人话?"

倘若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沉浸于兴奋之中的孩子突然间听到这些话语,他又会是什么反应呢?

妈妈每天絮絮不止的唠叨又会令孩子产生怎样的想法?

对此,有些妈妈会作出反驳。

她们认为自己之所以说出这种否定或禁令性的话语,完全是为了约束孩子的出格行为。

但她们显然没有考虑到,孩子在听到这些话语以后是否会感到伤心、产生自卑心理

倘若孩子是一次听到或并不熟悉妈妈的唠叨,他也许会为成为"听妈妈话的乖宝宝"而做出一番努力。

但有些孩子天生活泼好动,且记忆力有限,对于他们而言忘掉妈妈的嘱咐只是眨眼之间的事。

如果是这样,妈妈每间隔一段时间便要去重复此前的话语,而孩子则未等妈妈讲完便会想"又开始了""干脆当做耳边风吧"。

当我们遇到上述的情况时,与其将自己此刻的坏情绪如实表现出来。

还不如使用看似毫不在意的语气引导孩子的思维,让他们自己作出正确判断,并将之付诸行动。

例如,我们可以自言自语般地给孩子一个提醒,这样大部分孩子均能立即明白其中的含义,并聪明地改变他的做法。

无视孩子的人格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上一边儿玩儿去。"

在与客人聊天时,一旦孩子插嘴,父母大都会训斥他们一两句。

另外,当孩子犯些小错时,例如,将喝剩的饮料罐碰倒,妈妈就会提高嗓门对其大声斥责一番。

"你怎么总是这么粗心大意?是不是记吃不记打啊!"

大人犯错也是常有之事,更何况好奇心颇重、缺乏生活常识的小孩子呢?

孩子之所以经常犯错、闯祸,是因为他们行事之时目光尚很短浅,对于事态发展的预见性极低。

因此即便在大人看来显而易见的事情,他们也会无法判断出后果。

但是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够通过这些经历,渐渐学会如何分辨是非对错。

才能够判断出事情可行与否,才知道什么是危险而什么更安全。

每天都要经历的几次错误、失败或是挫折,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更有见识,并逐渐成熟起来。

因此,在孩子犯错、惹事之时,父母不能只想着如何教训孩子。

唯有爸爸、妈妈在家中尊重孩子的人格,才能够使孩子树立足够的信心,使他学会爱护自己。

相反,如果父母轻视自己的孩子,外人自然更加不会尊重他,孩子本身也会产生自卑心理,将自己视为无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