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源泉
观察是利用各种器官如眼睛、耳朵、舌头、皮肤等对客观事物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直接地、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
一个人观察的能力就是观察力。具体说来,观察力就是指人善于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特征的能力。它是中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程度、水平往往与这种能力的好坏有很大关系。人们常说的“独具慧眼”、”见微知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讲的都是有关观察力的。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力的基础,也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位科学家曾强调指出:对智力来说,思维是核心,创造是目的,观察是入门。
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说到写作经验时也说:“一须观察”。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
人的智力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一个人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的精神世界就很贫乏,智力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缺少日常刺激,感觉起作用的机会很少的环境下生活的青少年,在认识的内容上苍白无力,而且注意力涣散,易受暗示,缺乏学习能力。”另一个实验表明:“仅仅遮断触觉刺激,也会使被试者智力迟钝,手指灵活性下降,感情冲动,并出现离奇古怪的思维。”既然缺乏一般的感知就会使智力活动受到如此明显的不良影响,那么,缺乏有目的、计划的观察,对智力活动的消极影晌就更大了。
观察力是掌握知识、搞好学习的重要条件
学数学,观察力差就容易出差错。要学好理、化、生物等自然科学,只有在自然条件下或在实验室中认真地观察各种具体事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才能认识它们的外部形态、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特性。要学好政、史等社会科学,必须实地观察各种社会事物和各种现象,才能深刻了解各种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了解各个阶段、阶层的外在特点和动态,了解各种社会现象的生动面貌及其相互关系。例如,在写作时,如果某学生的观察力较强,就可以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素材,感到有东西可写,对人物、景物、事物的描写就细微、深入、具体、生动;反之,在这方面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感到没啥可写,写不具体,或就事论事,空洞干巴。总之,要学好各门功课,都必须具有相当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也是形成各种技能的必要条件
对于形成劳动技能、绘画技能、写作技能、阅读技能和实验技能来说,观察力也是必要条件。任何技能的训练,受训练者都需要随时观察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不断巩固正确的动作,纠正不正确的动作,从而形成相应的技能。
观察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青少年未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都以突出的观察力而著称于世。
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辞辛苦、深入实际、仔细而全面地进行观察的结果。
生物学家、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更是一位以观察精细而闻名的科学家。有一次他发现许多昆虫聚在一种特别的植物叶子里,而植物受到刺激后分泌出一种液体把昆虫消化掉。他仔细观察这奇妙的现象并经过16年的研究,写出了《论食虫植物》这一创世之作,在生物学上作出了又一杰出贡献。
青少年为了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科学家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细心的观察,医生对病人的望、闻、问、切都是观察,警察破案需要细致观察,农民要观察庄稼,工人需要观察产品,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商人需要观察商品。总之,无论孩子将来干什么,都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