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什么会变为偏好?

原创|2017-09-11 15:0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孩子的爱好比大人可能更为广泛。对于孩子的爱好,一般来说,只要是无害的,家长就应该予以尊重并加以培养,使之更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爱好却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常见的 “棒杀”,阻挠压制孩子的爱好,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学习;但现在又出现一种过度吹捧,美其名曰现代教育制度扼杀了孩子的天赋,为了孩子成长要独辟蹊径。

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jpg

一个笔名阳阳的9岁男孩和他的20万字魔幻小说《时光魔琴》闯进了人们的视线。这部书除号称“中国一部少年魔幻小说”以外,还被冠以“中同的《哈利?波特》”这样的名头。同时,这本书的版权被美国的国际财富联合投资公司以15万美元的髙价购买,引起了中国出版界的惊讶、关注甚至是质疑。

小小年纪就能写出十几万字、二十几万宇的作品,的确让许多人汗颜,也的确为这些年轻的小作者感到高兴。但另一个问题是,小小年纪就退学,成为专业作家专心从事写作,估计这种念头不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也不是孩子自己能够做主的,其中家长的意见必然占主导地位。所以,孩子出书也好,孩子退学当作家也好,都是父母在起着决定作用。

西方有一句话:“人不是仅仅靠面包就能活的”。还有一句话,“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是各种因素在起作用,健全的人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获得各种“养分”,这才能够“健康”。孩子有着某种爱好,有着某种较高的天賦,这本身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家长们能够鼓励这种爱好,把它发扬光大,这本身也是中国父母素质的提高。但是,如果因为孩子具有某种爱好,而把这种爱好发展成为偏好,并以此来否定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无疑就是走向极端的做法。

对于这种走向极端的做法,智择优教育青少年心理专家认为:学校教育注重综合发展。有的孩子偏爱文学,却忽视了理科学习对于自己的长远意义。综合的基础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从教育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一些在小学跳过级的孩子到了中学之后成绩平平,这与他们缺乏完整的基础教育大有关系。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我们谁也无法逃避社会。如果孩子成天在家而不与学校、 社会接触,那么他有可能形成不完整的人格。因此,面对社会兴起众多小作者出书热潮、退学热潮的家长,必须好好考虑,孩子是不是仅仅放在家里成长,就能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另一些专业人士的话语可能更能够解释这些走向极端的做法。对于孩子出书,专家认为,校园里“写作低龄化"不是文学现象,是市场现象。从出版商、书商的利益驱动,到父母的荣耀感,有人甚至把写书当成上大学的敲门砖,这不免让人心存忧虑。有些人甚至认为,一些“少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不是因为书写得棒,而是低龄孩子的传奇经历吸引着读者。少数家长为了将子女送人理想的大学,不惜另辟蹊径,支付高达数万元的出版费用为孩子出书。“出书”不仅成为一种时尚,也成为一些青少年敲开知名大学大门的金砖。一些出版社则证实了这种说法:每年都有许多家长打电话来推销自己孩子“创作”的著作。这幕后的动机就不言而喻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孩子出书也好,孩子退学也罢,都有着父母深刻的用意,,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在策划。但是采取这种颇为极端的手法,使孩子错过接受正常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必然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损吝。

一句话,还是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爱好,但不要把这种爱好无限上纲发展成为“偏好”而耽误了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