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分段考生:设定底线,奋力一搏

原创|2015-11-23 10:16

对于大部分的家长和高考考生来说,更多的中分段考生面临的困惑是如何使自己的成绩效益最大化,以尽可能靠近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小丁当年的高考成绩是546分,超过当年的普通本科线10多分。在这个分数段上,他最喜欢的普通本科的生物工程等专业毫无希望。他也比较喜欢农业、园艺等专业,但是中国农业大学等学校已经今非昔比,从冷门学校变成了热门学校,他被录取的可能性不大。这个时候,他和他的父母都认为,与其在普通本科院校里读一个既不是自己喜欢也看不出特色的专业,还不如去“三本”,挑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有了这样的原则,小丁的挑选余地就变得大了许多。最后确定的方案是:期望出现“大小年”现象,在第二批中以名牌学校为主,底线是第三批,尽管成绩不高,他们毫不犹豫地在第二批中填上了中国农业大学、南京航空学院等学校。这些都是需要运气才能进的学校。对小丁来说,最重要的是保住“三本”,所以在第三批里面他们经过多方考察,最后慎重选择了当地最好的一所“三本”学院为一志愿。

很遗憾,他所填的第二批院校那年并没有出现“大小年”现象,他最终被三本学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录取。

2016年高考

智择优点评:

小丁的个案比较典型,能够顺利地、毫无悬念地进入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和专业。更多的考生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包括成绩、经济能力、甚至一定的人脉关系来决定最后的选择,设定最低心理底线,向自己的理想冲刺是填报志愿的一大原则。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进可退。

虽然看起来小丁填报第二批的想法有点“投机”,却不无道理,因为每年都会有学校出现“大小年”现象或者断档的情况,小丁的冲刺看似莽撞却是有道理的。

当然,小丁把目光放在第三批上,这是鉴于他的经济条件可以承受(“三本”的学费贵则2万元每学年,低则8000元每学年),假设一个考生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选择第三批院校,那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应该挑选一所比较有把握的普通本科学校。比如可以选择一所相对来说地域比较偏远的、历年来在当地生源都不是很好的学校,或者可以选择一所在本地的但是新成立的本科院校,录取的胜算比较大。对于无力支付高昂学费的考生来说,一要务是确保能够进入公里本科院校。否则,他只能放弃本科,而选择收费较低的专科学校,然后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差学校里挑一个好专业。

当然,也有不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民办独立二级学院。在他们看来,这是改变孩子命运的投资。

尤其前几年,民办二级学院尚未完全独立,颁发的文凭是母校的本科文凭,含金量很高,与专科文凭相比,在就业市场上泾渭分明。但是随着国家教育部对民办高校的规范、要求民办学院与母校彻底脱离,这将使民办学院的文凭含金量出现分化。家长在选择时,要权衡利弊,不妨将眼光放长远些,将民办本科学院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纳入考虑范围。

目前这个年龄段的考生、有很多人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扩招,他们赶上了一个经济殷实的家庭环境,他们可以不用被生计所迫去选择专业,因此他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为自己美好的将来添点筹码。

延伸阅读:

高考理科高分考生:坚持就是胜利

高考低分段考生怎么填报志愿?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