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临考怯场的生理机制分析

原创|2016-01-14 14:39

在高度紧张状态下,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心理反应呢?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体会对不同强度的刺激做出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会根据机体自我调节,设法接受并适应常规的刺激。例如,人能在热闹的马路上自在地骑车,能在课堂上自如地回答老师提问,并不感到紧张。这是因为,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一般都是自主的或习惯了的,不需要机体耗费过多的能量。

任何外界刺激作用于大脑时,都会使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兴奋。这时,下丘脑就会“命令”肾上腺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和甲肾上腺素,从而增加通向生命器官(脑、心脏等)的带有氧和糖的血流,增强机体对刺激的警戒能力和感受能力,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对各种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当人遇到参加考试这样的重大事件,感到特别紧张时,从肾上释放的肾上腺素会不断增强通向生命器官的血液。它除了提高机体的感知能力并能动地去应付事件外,还会导致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胃分泌物增加,支气管扩张,呼吸加快,想排尿、出汗、手脚发冷、头晕目眩等现象。人在紧张情绪出现一段时间后,由于机体的强大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力量,会逐渐适应这种局面,恢复常态。那种临考前老想小便,而考试开始后这种感觉即消失的考生,就属于这种情况。当出现临场紧张而无法调节缓解时,就会产生其他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动过速,血糖升高,代谢加速,氧耗加剧,皮肤苍白、血压升高,休克等等,这就是“怯场”和“晕场”的生理学机制。

延伸阅读:

孩子究竟为什么遇到考试总怯场 家长知道吗?

影响考生考试效果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考生考前焦虑及考前情绪自我诊断 让你的孩子也来测试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