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骄子的学习“金钥匙”

原创|2015-11-30 11:20

河南省镇平县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是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该校以其科学的管理、严谨的治学和优良的学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在众多优秀毕业生中,一位名叫张充厚的学生让人们至今难以忘记。他从初中一年级进入该校起,每次考试都是年级一名。中考,他在全县名列榜首。高考,他又取得了同样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在清华大学这所高手如林的学府,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大学毕业后又被该校录取为研究生,并在科研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张充厚的成功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他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使用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系统循环法”。他是这样进行的:每次听课前,他都抽出一定时间把老师要讲的内容认真地预习一遍,将教材上的知识分成三类,即已熟练掌握的、能够理解的和尚未理解的。这样,他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对已经掌握和理解的知识,重点放在记忆上;对尚未理解的知识点,力争当堂弄懂弄通。

清华大学

同时,他还采用一套符号系统迅速地、有选择地做课堂笔记。这使他听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效率比其他同学要高得多。下课之后,他不像一般学生那样立即去赶作业,而是先进行课后复习,将课本和笔记本重新结合起来看一遍,弄清楚每一个概念和原理,搞清例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表达格式,然后弄认真地做作业。他做作业的认真程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老师们惊讶地发现,他读初中的三年间,在作业本上很难找到一个错别字,甚至找不到一个涂改过的地方。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总是用“过电影”的方法,将全天内容回忆一遍,如遇到了遗忘的地方,立即拿出课本和笔记本,重新复习。天天如此,从不欠账。而每个周末,他都要进行复习,总结自己一周来所学习的内容和学习上经验教训。不仅如此,他每个月还要进行一次大复习。

假期时间,他一分为二。前半部分复习上学期的内容,着重归纳总结,把知识串联起来,弄清楚其结构和体系;后半部分进行自学性预习,把下学期要学的内容先自学一遍。整个中学和大学,他都是按这种方法进行学习的。

我们从上可以看出,张充厚的学习方法有个显著的特征:

其一是系统性。他紧紧地抓住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系统学习的重要环节,几乎按照一种既定的程序来进行,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相互促进。这一特点非常符合一般的认识规律。

其二是循环性。按照他的方法,每学一点新知识,他都在没有遗忘之前进行近10遍的重复,翻来覆去的循环,使信息牢牢固定在大脑中。这一特点十分符合记忆规律。

其三是持久性。他善于探索和总结,而一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之后,他就紧抓不放,以惊人的毅力,长期坚持了十几年。

正是这三点的密切配合,使他插上了成功的翅膀,飞到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宝座上。

延伸阅读:

高效学习:好成绩一定有好方法

优等生诀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清华大学天才神童蒋方舟挑灯冲刺的高三

遇到家庭教育困惑就用智优良策,家庭教育指导师都在用的平台,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获取教育良策